全国教育科研成果查询平台

浅析在自媒体时代如何做好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应对

发布时间:2023-09-10 01:09:15

摘要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道,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但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仍然尖锐复杂。在自媒体时代,人人拥有话语权,人人成为传声筒,网络成为大学生表达自我意见,彰显自我个性的平台同时也是意识形态的舆论场。高职院校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如何守好阵地,做好网络舆情的应对成为开展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意识形态阵地、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应对

一、高职院校网络舆情是什么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上产生广泛传播的有关高职院校的引发大规模讨论争议的社会舆情事件。通常表现为高职学生围绕考试、升学、奖学金、就业、恋爱、心理等话题,在微信、微博、抖音、贴吧等各网络互动平台发表对学校和社会热点事件的看法和意见,通过一系列跟帖回复点赞转发等发酵扩散从而引发广泛关注形成较大规模的网络舆情。

二 为什么要关注高职院校网络舆情

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指出: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仍然尖锐复杂,需要全党以敢于斗争的精神、善于斗争的本领主动应战,牢牢掌握主动权。[1]谁掌握了舆论谁就掌握了民意就掌握了话语权。当前在网络舆论场上,占网民绝大部分比例的是青年大学生。青年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生力军,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同时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政治态度、政治理念和意识形态取向决定着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和前途命运。如何团结、感召大学生网民,做好新媒体背景下网络舆情的应对工作成为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重要的课题。 

三、高职院校网络舆情传播的特征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一般围绕高职学生的言论而展开。高职学生往往因为年龄知识结构等原因在网络平台上的表达具有鲜明特征。(1)高职学生是生长在互联网时代的新新人类,比之传统媒体他们更灵活地使用各类自媒体来表达个人意见打造自身标签同时也更热衷于参与种种话题讨论(2)高职学生普遍拥有强烈正义感和爱国心但往往辨证意识不足,社会阅历不足较容易被片面言论事实带节奏(3)由于成长环境、年龄、知识结构、阅历的不同,在参与话题讨论或者热议社会热点问题时,高职学生一般采用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方式,如轻松娱乐化式的,调侃的,造梗的方式来表达自身观点(4)高职学生表达意见诉求往往跟随几个意见领袖的观点进行扩散传播从而形成网络舆情,这也是一般网络舆情的共同特征。

美国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在一项关于大众传播对选民态度影响的调查报告《人民的选择》曾提出“两级传播”的观点[2],他认为大众传播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才能发挥影响,即“大众传播 →意见领袖→一般受众”。在网络平台上有一群人充当了意见领袖的角色,他们影响着传播内容的取舍,对传播过程发挥着主动作用。很多意见领袖被认为是可信的、无私心的公共知识分子,他们是代表社会良知的公共事务的监督者和公共利益的守护者。当他们针对社会热点、公共事件发表言论时,其观点往往会影响大批网民的关注甚至舆论的发展趋势。高职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大V、UP主、抖音号等传播主体发布的信息关注较多,从而容易受到他们意见和舆情倾向的影响。

四、高职院校网络舆情面临的挑战?

由于自媒体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获取信息便捷,伴随着部分学生的诉求未得到及时回应或者某些人因实习,就业,考试等未达到理想状态在网络上发泄负面情绪得到部分人共情或者跟帖,高职院校极易在短时间内产生网络舆情并快速发酵蔓延传播从而对高校形象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网上言论鱼龙混杂,青年大学生易跟随部分大V或者意见领袖舆论进行盲目跟风转载扩撒从而引发群体极化反应。一旦引发舆情,而高校对网络舆论处置不当或引导迟滞,势必导致或强化一些网民产生从众心理和逆反心理,产生过激行为,放大“破窗效应” 和“链式效应”,进而演变为群体极化,给高校的宣传工作思政教育带来被动局面,直接挑战舆论影响力。

部分院校在回应舆情时往往存在以下几种问题:(1)回应态度强硬、回应手段粗暴、回应速度慢等问题,当未能及时响应学生诉求反而导致网民产生抵触心理进一步加剧了高职院校网络舆情。(2)舆情监管往往存在漏洞死角,因自媒体时代舆论主体存在隐匿性,网络平台因保护用户隐私从而对舆情发布者存在追溯难的问题。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部分高校的舆情监管系统老旧不能第一时间快速发现校园舆情从而在源头上遏制发酵。(3)舆情管理机制责任混乱,评论员队伍未建立或者存在鱼龙混杂业务素质有待提升不能快速有力应对舆情的情况。

五、当前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1)培养意见领袖

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注定他们的言论将被主要的舆论引导者牵着走。因而,当高职院校出现网络舆情后,需要培养拥有正确价值导向,熟悉学校情况,了解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意见领袖对舆情进行适当控制和引导,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控制网络谣言蔓延。[3]

(2)及时准确回应,疏堵结合

当前网络环境下,由于舆论场的多元性,交互性,开放性,网民的参与围观性,在一些场景下,网民情绪很容易被只言片语和部分放大歪曲的事实点燃发酵。如应对不及时、全面,无强有力的事实根据,或不能有效回应学生群体诉求,高校网络舆情则面临二次发酵,蔓延至整个教育系统。因而在回应过程中,应做到以疏导为主,讲事实摆证据,切实解决问题不浮于表面切实回应网络舆情。

(3)创新舆情管理手段,提升新媒体运用技术,加强舆情监控机制

当前,自媒体平台多样化,交互性强,传播速度快。大学生通过微信、微博、抖音、贴吧等实时分享个人学习生活经验。各个平台鱼龙混杂的海量舆论给高校的舆情应对工作带来挑战。因而需要加强舆情监管机制做好提前预警,全网进行舆情监控,覆盖舆情死角,防患于未然,及时把握舆论导向走势,发现舆情及时上报,建立舆情预警监管机制。同时,利用先进的发布手段和媒介做到权威输出。硬件上运用无人机、摄影器材等提高学校的新媒体宣传质量,软件上在人员配置方面建立一支政治作风硬,政治素养高,熟悉新媒体技术话语,拥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校教师辅导员党员师生为骨干的宣传评论员队伍。

(4)加强对校内学生发声平台的管理

当前,舆情管理存在死角,尤其是一些学生管理的校内社区论坛以及贴吧等。由于平台规定学生为实际管理运营者,而当管理者监管缺失的情况下发生网络舆情,往往会存在介入困难,追责不力的情况。因而建立由官方监管运营的,学生多渠道表达的校内社区平台尤为重要。如利用官方微信号,官方微博号,视频号,抖音号下同步更新,树立高校正面形象,引导学生知校爱校。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高职院校网络舆情成为守好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的重要挑战。只有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进一步提高阵地意识,创新手段和方法,切实回应学生群体最根本实际的需要,才能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4]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求是杂志,2023.4.1

[2]唐婷婷,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传播特征及影响因素[J].传媒论坛,2021.11.23

[3]张馨尹,自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理研究[J].淮 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2023.4.15

[4]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8.19